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66年之前,嘗到當家做主甜頭的廣大師生,帶著對新政權的熱愛和建設新中國的激情,積極投入到新型大學的締造、改造和建設中。高校校園文化總體上呈現(xiàn)出百花齊放、欣欣向榮的嶄新氣象。廣大大學生充滿朝氣和活力,他們以革命先烈為榜樣,以馬克思主義經(jīng)典著作、《鋼鐵是怎樣煉成》《雷鋒日記》等文學作品為精神食糧,以“人人為我,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學校為人人”為價值取向,以“到邊疆去,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為理想風帆,以“抗美援朝,保家衛(wèi)國”為實際行動等,使高校校園文化發(fā)揮著催人奮進、啟迪心靈、凈化思想的重要作用,有力地配合和推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。
南坑學校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先進的班級管理受好評
改革開放以來,高校校園文化得以理性的回歸而蓬勃發(fā)展起來。以1977年恢復高考為標志,一大批朝氣蓬勃和富有朝氣的青年進入大學校園?!鞍l(fā)奮讀書,立志成才、實現(xiàn)自我”成為這一時期大學校園的主旋律。恢復高考后的“老三屆”大學生在拼命讀書的同時,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,在高校校園里涌現(xiàn)出一批“傷痕文學”和“反思文學”作品,在高校和社會引起強烈的反響。20世紀80年代國門打開,“改革進程中存在的大量尖銳復雜的現(xiàn)實和理論問題,促使高校師生們企圖從傳統(tǒng)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尋求答案,其中包含著對西方文明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度反思”。這樣,“尼采熱"“薩特熱"“弗洛伊德熱”等西方思潮不斷涌入校園,得到大學生的熱捧,大學校園很快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傳播的集散地。
南坑學校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先進的班級管理受好評
1986年4月,在上海交大第12屆學代會上第一次正式提出“校園文化”這一概念,引起了各高校的共鳴和媒體的關注。華東師大率先舉辦首屆“校園文化建設月”,上海交大、華東工學院(現(xiàn)改名為南京理工大學)、復旦大學相繼推出校園文化藝術節(jié),校園文化呈現(xiàn)出一派空前繁榮的景象,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各種學術團體也如雨后春筍般地在高校校內(nèi)建立起來,舞會、晚會、運動會、學術講座等文娛活動蓬勃開展,大大豐富了高校師生的校園文化生活。然而,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,在商品經(jīng)濟大潮的影響下,“讀書無用論”又重新泛起,“金錢萬能”“六十分萬歲”等功利主義在大學生中擁有一定的市場,再加上改革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,最終導致校園文化的失衡,釀成了1989年的政治風波,使得高校校園文化的發(fā)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。